个人简介
2016-2021年直博生,师从何志明教授,博士就读期间曾获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优秀博士新生奖学金(2016)、校友专项奖助学金(2017)、联新奖学金(2019)、国家奖学金(2020)、“三好学生”(2020)等荣誉称号和奖励。共发表SCI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81.05,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40.43。
知行合一 知善立行
五年前,经过大学殿堂严谨学风、青春活力的洗涤,褪去了刚刚入校的青涩与悸动,收获了一份成熟与稳重。和很多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一样,怀揣着对博士称号的敬畏,开启了这段人生旅程,迈入了研究生的行列。
1脚踏实地,勇于开拓创新
博士研究阶段的课题研究,资料调研,综述撰写,学术报告等等,赋予了学习者更大的自主性、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自主分析实验难题、自主设计解决方案的半开放教学模式,需要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坚持的毅力与决心。学校设置了一系列完备系统科学的课程,如《细胞,免疫与生物材料》、《系统生物医学最新技术进展》,帮助像我这样跨专业背景的学生快速了解研究领域发展现状与前沿进展。另外,学校开设的《学术写作、规范与伦理》通识课,引导我们懂得学术规范与伦理的基本原理,使遵守学术规范与伦理成为我们的理性自觉行为。
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增强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对研究方向的深入钻研,对专业领域的应用背景、科学前沿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都有了宏观、深入的认识,具备了自我学习,认真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对于遇到的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包括仪器设备故障、实验技能生疏、实验结果不稳定等等,能够平和心态,冷静处理,除却浮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
依托学院和导师提供的资源及平台,多次参与了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立足国际科学前沿,学习先进科技知识。参与了第258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分子诊断技术暨第八届分子诊断技术大会,并作壁报交流,获得优秀墙报一等奖(2017年11月,成都)、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次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并作壁报交流(PO-1200)(2018.05,福州),(2018年5月,福州)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免疫学术大会(2018.11.08,上海)、自然学术会议-体外诊断国际学术大会(2019.03.21,南昌)、WILEY-上海生物诊断联合研讨会(2019.04.13,上海)、上海医工(理)交叉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八届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研究生学术论坛(2019.07.18,上海)等,并于2019年10月,受邀参加了于瑞士苏黎世举办的质谱流式成像技术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与来自世界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技术进展。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博士就读期间,我取得了较为丰富的荣誉及科研成果。获评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优秀博士新生奖学金(2016)、校友专项奖助学金(2017)、联新奖学金(2019)、国家奖学金(2020)、“三好学生”(2020)等荣誉称号和奖励。科研途中砥砺前行,共发表SCI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81.05,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40.43。其中,单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的研究中,提出了四唑修饰的新型光敏感性丙烯酰胺凝胶,解决了单细胞免疫印迹技术低丰度蛋白检测难的一大挑战,为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细胞间异质性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强有力的工具。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CR一区,交大A区,影响因子16.836。该项研究论文一发表就受到了包括X-MOL资讯、材料科学前沿等诸多新媒体的关注及推广宣传。
在关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深刻认识到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科技立异日益重要,产学研结合是国家晋升自立立异能力、顺应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在2020年度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凭借高通量单细胞免疫印迹仪的项目,获得了团队三等奖。作为第一学生申请人申请专利一篇,该专利技术受到了衡道病理(全国首家独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病理诊断龙头企业)、众濒科技等公司的关注,经多轮磋商,由衡道病理和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共同牵头,开发并转化生产高通量单细胞免疫印迹仪,致力于打造具有“交大品牌”的转化医学应用。
未来希望继续从事转化医学研究,将成果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健康事业。
2热心公益,感悟有“温度”的人生真谛
生活当中,热心于各类公益志愿活动,我坚信青年人想成就人生需要活出“温度”,推己及人,施以援手,让他人感受温暖。我参加了上海海派艺术馆、闵行博物馆新馆开馆志愿者活动,在担任海上丰采·丰子恺艺术特展展区讲解员时,受到了丰子恺外孙、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宋菲君教授的赞扬。也加入了上海交大-强生未来领袖学院举办的关爱自闭症儿童融合喘息公益实践小分队,为自闭症儿童带来陪伴、欢乐、爱与温暖,也使得自闭症儿童家长能获得片刻“喘息”。也在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学科建设40周年纪念大会举办过程中担任志愿者,助力议程圆满举行。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强国家才强。当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我们应积极提升心中的“温度”,热切关注社会,心里装着群众,肩头扛着责任,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美好人生的追求。
3
实践社会,积极开拓视野
在生活学习之余,也注重社会实践及能力拓展。2019年6月起成为网易旗下有道翻译的人工翻译平台签约译员。2019年上半年加入了上海基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我主要参与Genebank中文数据库的搭建和翻译工作,过程中,巩固了理论知识,了解了产学研结合的意义,掌握了数据库管理SQL server和编程语言Python等技能。2019年下半年至今,加入了青之桐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团队,通过参与楚精灵医疗、糖吉医疗等多个项目的行业调研,积极拓展视野,充分了解了社会及资本界对生物医药转化应用的期待。同时积极参加行业实践,赴美敦力、药明生物等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近距离感受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为角色转化做准备。
青年人当有不坠青云之志,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勇于攀登。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坚持“知行合一、知善立行”的信条,继续艰苦奋斗,以改善人民生命健康水平为最高任务,努力为祖国生命科学事业添砖加瓦,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命运牢牢的结合在一起,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以交大学子的身份激励自己,以生医学子的担当鞭策自己。
导师简介
何志明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之班黎奇-洛克西德马丁奖座教授(Ben Rich - Lockheed Martin professor),曾任UCLA科研副校长,CMISE(Cell Mimetic Space Exploration)研究所所长。
何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微机电领域及纳米科技大师。1967年自台湾大学机械系毕业后,随即赴美深造,1974年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力学博士学位后,任教南加州大学航空工程学系。1992年转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机械航空工程学系任教至今。在微流体力学,生医微机电系统,纳米生物科技,微流体生医系统、微/纳米应用流体学、紊流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何院士1997年以其在流体科学之原创性成就获选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次年又当选为中研院第二十二届数理组院士。对于紊流系统之了解与控制,以及使用微转换器于航天科学具有突破性之贡献。何教授亦曾为美国物理协会、美国航天空协会等推选为院士会员。何教授2004年荣获成功大学李国鼎讲座教授,拥有7个荣誉讲座教授,并曾为许多著名国际重要学会理监事和著名期刊之编辑委员。由于在科技领域中广泛杰出的贡献,何教授博士的研究生涯致力于不断探索和发现科学新疆界,而成为横跨紊流系统,微纳米流体科学和生物纳米科技研究领域中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何教授发表超过250篇国际期刊论文,获得10笔专利,并担任超过100场国际研讨会之keynote主讲人,期刊论文被ISI列入全世界工程领域250位最常引用研究者之一,学术成就备受各界推崇。
丁显廷教授,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分子与纳米医学平台主任,个性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多次获得中国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奖”、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青年科学家”、美国南加州中华科学家工程师协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上海市科协“飞翔计划”获得者等国内外重要项目和奖项。
参与过3个国际大型科研中心的建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成立的Institute for Cell Mimetic Space Exploration (CMI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成立的Center for Cell Control(CCC);中国教育部和财政部资助成立的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Institute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 (IPM)。
目前担任20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6个国际SCI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已发表国际期刊论文9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
科研方向主要面向国防安全和社会应用开发基于痕量生物样本的个体化诊疗技术 :1.痕量临床样本检验新原理和新技术;2.痕量临床样本检验装置的集成化和微型化;3. 基于痕量临床样本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已建立有特色的技术平台包括:1)个体化精准诊断技术,如:单细胞微纳米流体(Microfluidics)、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CyTOF)、单细胞生物电化学技术(bio-electrochemical);2)个体化精准治疗技术,如:单细胞药物表型组学(AI-Medicine)、切片拓扑学(Tissue Topology)、单细胞蛋白印迹(Single Cell Westernblot)、复杂多细胞生物系统建模(Computational Biology)等。